法律锦囊
2015-07-23 17:58:49
王某和韩某双方与去年10月登记结婚并举行婚礼,但是由于婚后发现双方性格存在极大不和,12月便提出离婚。双方离婚共同财产只有价值8万元的轿车一辆,丈夫韩某觉得车子是婚后购买应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但是妻子则说虽然购车是婚后行为但是婚前有对财产进行公证,轿车是娘家陪给她的嫁妆应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婚姻法律师分析,按照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赠与的财产没有明确只归一方所有时,应解为赠与给双方。从形式上看,女方娘家陪送此嫁妆是在双方婚姻关系依法确立后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而这种陪送也有被认定为是“赠与”的可能。但是,依照我国不少地方的民间传统风俗习惯,女方娘家陪送的嫁妆,应为女方的婚前财产或属归女方所有的个人财产,而不属赠与给结婚的夫妻双方共有的财产。
因此,在法律没有明定其性质的情况下,依照民间风俗习惯解释,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一项的规定的“一方的婚前财产”,应解释为包括“女方的嫁妆”在内,而为女方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法律上虽然以结婚登记时间作为划分夫妻共同财产和一方个人财产的一个界线,但它不是唯一条件,只是初步的必要条件,还应当结合所得财产的来源作实质性的和最终的认定。这里的实质性问题就是对“一方的婚前财产”的范围如何解释。这种解释也就限制了其他解释。
公证的内容进一步起到了确定争议财产性质的作用。虽然公证时争议财产还未购买,但双方已对将要购买并供双方组建的家庭使用的财产的法律归属有个明确的约定,这个约定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公证就是要固定这种约定。所以,就证明约定内容或者说真实意思表示的内容来说,此公证证明并未违背客观真实原则,是应当采信的。这个公证证明实际上是约定财产制在当事人的婚姻关系中的一种具体体现方式。
事实上确有不规范的问题,即在结婚登记后,双方仍把在此后取得的财产当做是一方的婚前财产,并加以公证。这里既有当事人的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也有风俗习惯的影响问题。
在我国不少地方和不少民众的思想认识中,往往把举行婚礼作为结婚的标志,可以说,本案当事人之间为什么在登记之后,婚礼之前对所得财产约定并公证为是婚前财产,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其虽不规范,但无论如何,这种约定意在排除夫妻共同所有,确定为一方个人所有,是确定的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符合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
延伸阅读: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count(): Parameter must be an array or an object that implements Countable
Filename: article/article_detail.phtml
Line Number: 112
Backtrace:
File: /var/www/new_luoye/luoye/www/application/views/article/article_detail.phtml
Line: 112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new_luoye/luoye/www/application/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00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new_luoye/luoye/www/application/controllers/article/Article.php
Line: 194
Function: show_view
File: /var/www/new_luoye/luoye/www/public/index.php
Line: 305
Function: require_once